——记2025年10月“快干之星”塔城市杜别克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经济发展中心)
版次:02 来源: 2025年10月31日
塔城市杜别克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经济发展中心)以“民生无小事,高效办实事”为核心理念,将“快响应、快落实、快见效”的工作作风转化为具体实践,构建起覆盖全领域的民生服务体系。
从扶残助残到智慧养老,从就业帮扶到退役军人关怀,从计生服务到基层治理创新,中心以“快干”为引擎,将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一公里”,用速度与温度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服务的典范答卷。获评10月“快干之星”。
民生速递:织密服务网络 精准破解急难愁盼
中心以“快”破题,在扶残助残、养老服务、就业促进等领域构建起立体化服务体系。
针对残疾人群体,中心整合6家社会组织、70家辖区单位及370名志愿者,成立“红石榴助残联盟”,创新“代办+上门+帮办”三办服务模式,为17名残疾群众全程代办公租房手续,为6名创业者提供上门经营指导,组织医疗团队为35名困难群众上门鉴定残疾等级,免费维修水电暖96次,荣获自治区“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养老领域,中心建立“钥匙驿站”托管独居老人的钥匙,安装智能监护设备52套,实现跌倒预警、紧急呼救等功能;打造4个中心老年食堂和30个助餐点,累计服务老年人超万人次,让1186名老人吃上实惠营养餐。
就业服务方面,中心推行“需求快摸、岗位快配、服务快送”模式,收集优质岗位200余个,组织技能培训9场次,促成240余人就业,形成“创业1人、带动多人”的良性循环。
温情速达:聚焦特殊群体 以闭环机制传递尊崇关怀
中心将“快干”理念延伸至退役军人服务、计生特殊家庭帮扶等细分领域,构建起“诉求快接、问题快办、服务快达”的闭环机制。
针对1300余名退役军人,中心建立信息台账,2小时内对接核实诉求,3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度,2025年以来快速解决社保接续、就业推荐等问题36件,组织“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15场次。
在计生服务领域,中心优化生育登记流程,实现“即时办”,联合卫生服务中心为32对夫妇提供免费孕检,为千余名育龄群众开展健康宣讲;建立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24小时内响应帮扶诉求,今年已解决就医、照料等问题22件。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中心组建红色“健康关怀”、粉色“童心石榴籽”、橙色“邻里暖心”三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健康监测、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实现“老人健康快乐、孩子向上成长、残疾人重拾信心”的目标。
治理速变:激活红色引擎 以创新矩阵赋能基层治理
中心以“3+N+7”红色治理矩阵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通过前置小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站、业委会办公点,打造“城市会客厅”,提供体检、缴费、纠纷调解等42类一站式服务;统筹下沉力量、城管执法、司法调解等N支队伍至网格一线,将停车管理、圈地种菜等问题的办结周期缩短60%;组建童心石榴籽、文化传承等七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日常陪伴、健康监测等服务,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队伍接单”的良性互动。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破解了社区服务分散、力量不统一等难题,更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
杜别克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经济发展中心)以“快干”为笔,以民生为卷,在扶残助残、养老就业、退役军人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绘就了一幅速度与温度并存的幸福画卷。其创新实践不仅为辖区群众筑牢了民生保障防线,更为基层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杜别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