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来源: 2025年10月20日
(上接第一版)让杨文秀“临时志愿者”的身份开始向“终身建设者”悄然转变。
与其说某个瞬间决定留下,不如说是千万个“被需要”的时刻堆叠出的必然选择。如今的杨文秀,褪去了初来时的懵懂,在基层磨砺中生长出了更坚韧的力量。
向前,步履铿锵——青年担当
刚来新疆那一年,在从乌鲁木齐到塔城的火车上,杨文秀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写下要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承诺。2023年,她如愿以偿考录沙湾市书香街道光明路社区,成了一名基层干部,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初到岗位,杨文秀有幸参演了沙湾市首部话剧《大盘鸡的故事》,通过大盘鸡背后动人的故事,她认识了许多沙湾人。“黔有辣子鸡,疆有大盘鸡。在离家3000多公里的新疆,唯有那糯香的洋芋蛋蛋子,火红的辣皮子加上土鸡能抚慰我念家之心。我不仅爱上了大盘鸡,更爱上了这片温情的土地。”杨文秀说。
工作期间,热爱宣讲工作的她有幸参加了自治区“精品党课一月一讲”活动,入选塔城地区融情宣讲团的成员,站上大大小小的舞台讲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经历,让这个群体被更多人听到,号召更多的青年来到西部,投身基层。
当被问及西部青年的精神图谱,杨文秀用三个关键词、三句话回答道:“‘接续奋斗’的传承血脉仍在边疆跃动,‘自找苦吃’的成长密码正在黄土地生根发芽,‘使命共担’的团结基因已融入天山雪水。”
而今,杨文秀将继续扎根天山脚下,将个人理想融入西部建设的时代洪流,在艰苦磨砺中淬炼成长、昂扬拔节,让青春在为国奉献的火热实践中灼灼绽放,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