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堡垒强引领 淬炼尖兵优服务

——记2025年9月“快干之星”地委组织部组织二科

    版次:02    来源:    2025年10月20日

地委组织部组织二科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工作统筹机制、细化任务清单、强化资源统筹,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做法在自治区相关会议上交流发言;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构建村干部报酬全流程管理体系,推动优质服务“七下乡村”“八进社区”,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以实干与创新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获评9月“快干之星”。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安排。发挥地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调整加强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牵头制定工作要点,细化年度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国有农牧场改革后基层组织运行情况、“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等调研活动,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为地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健全组织体系,织密治理网络。紧盯村民小组、社区网格等薄弱领域,建立网格党组织2188个,筑牢1.47万户党员中心户“微堡垒”,构建起“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形成反应灵敏的治理网络,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探索“党建+”模式,推动党建与物业服务管理、接诉即办等深度融合,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党组织覆盖率大幅提升,依托“线上+线下”双渠道,积极化解群众困难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在自治区相关会议上交流发言。

锤炼尖兵

建强基层一线“主心骨”

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塔城地区加强新时代村干部管理激励若干规定(试行)》,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骨干力量。

精准“选苗”,优化队伍结构。严格选人标准,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后备力量1041人,推动村干部年龄、学历、能力持续优化,本乡本土村党组织书记占比达98.35%,位居全疆前列。指导县市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规范招聘、管理、考核机制,吸引年轻化、专业化人才加入。

精心“育秧”,提升能力素质。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专项计划,组织455人赴对口援疆省市、本地示范村、兵团连队跟班实训、跟岗锻炼,示范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240人。实施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计划,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从7.1%提升至33%,在自治区统一辅导培训中结业率、考试通过率等3项指标排名全疆第一,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严格“管护”,激发干事热情。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履职承诺和述职评议制度。构建村干部报酬全流程管理体系,对持证社区工作者给予津贴奖励。选树地区级以上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16名,9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名社区工作者考录(招聘)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编,增强基层干部职业荣誉感。

心系百姓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打造“石榴籽服务站”等载体,将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打造“石榴籽”暖心阵地。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援疆资金等4305万元,新建、改扩建“石榴籽”服务站60个。根据群众需求,指导设置便民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儿童之家等功能室9192个,让“石榴籽”服务站成为群众的“暖心窝”。

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将公共服务延伸至服务站,群众就近办理社保、医保、法律咨询等业务,实现“一站多能”。联动相关部门,推进法律服务、文化体育、医疗服务、养老就业等“七下乡村”“八进社区”,将176项项目、资源、服务等送到群众家门口,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相关做法被自治区驻村专报采用,在全疆推广。

延伸服务触角。抓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建立“群众点单、党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党员、志愿者等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探望、代办业务、送医送药等关爱服务。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增进邻里感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地委组织部组织二科团队以实干践行初心,书写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精彩答卷,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贡献力量。


塔城地委宣传部主管 塔城日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0901-6222110 广告热线:0901-6223286
地址:塔城市解放路红楼街13号
新ICP备16000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