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 2025年09月02日
(上接第一版)多民族相互交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比比皆是,大家生活在一起,“亲戚”就成了一个温暖的称呼,所以塔城人都说“幸福感很足”。甚至没有血缘关系,只要交往真诚、感情深厚,人们也互用亲戚称谓,比如,“大哥”“大姐”……塔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鲁飞表示,这里“亲戚”很多,彰显边城人特有的真诚与包容,哪怕是对其他国家的人。
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进出口农副产品,在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建有52个销售网点。“做生意,归根到底要交心。”公司总经理于晓芳说,生意上的成功不只是不断增长的贸易额,更是与合作伙伴越来越深的友谊。于晓芳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阿贝尔相识于10多年前。“打了多年交道,我们早已把对方当成家人。”于晓芳说,“我们既谈生意,也邀请对方到家里坐坐,我们的家人也都成了好朋友。”每当阿贝尔夫妇来中国,于晓芳都会热情款待,带他们旅行,品尝特色美食。阿贝尔表示,每次来中国,都有回家的亲切感。
2024年,于晓芳受邀参加阿贝尔女儿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婚礼。“我特地穿上喜庆的旗袍,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为新人送上祝福。”于晓芳说,“那一天,我们不是生意伙伴,而是互相祝福的亲人。我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塔城市环城路上的“洋婆婆”食品坊香气四溢,女主人再屯娜·卡利穆瓦正忙着招呼顾客。她是塔塔尔族,天生金黄的卷发、湛蓝的眼睛。2019年,她在有百年历史的祖屋开始糕点生意,制作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古拜底埃(牛奶鸡蛋饼)”和“伊特白里西(南瓜烤饼)”等。“做法和配方都是祖传的。”再屯娜说,“我会挑选本地新鲜牛奶、核桃和蜂蜜,制作出特色糕点。”
再屯娜与丈夫热发提·卡利穆夫将祖屋改造成塔城市首家家庭民俗非遗馆,珍藏了500多件塔塔尔族及其他民族的老物件。境外有亲戚来做客时,常常抚摸着熟悉的物件感慨:“这些东西跟小时候家里的一样!”在塔塔尔族传统农事节日“撒班节”期间,中外亲友共聚一堂,分享美食,弹奏乐器,笑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
文化共鸣——
“手风琴”刷新“吉尼斯”
20世纪初,手风琴从国外传入塔城。100多年来,每逢重大节日、朋友聚会,当地人都会在手风琴的伴奏中载歌载舞。
在塔城采访期间,记者见证了一场手风琴音乐会。参加演出的既有石榴籽手风琴乐团,也有退休老人、中学教师,还有5岁的儿童。中央音乐学院来塔城支教的韩译锐既是老师,也是音乐会导演,同时还是演员。这位手风琴专业教师说:“塔城市是‘中国手风琴之城’。希望通过这场音乐会,让更多人通过琴声认识塔城、爱上塔城。”
只要有空,55岁的塔城居民道吾然·对山汗就会怀抱手风琴,在市手风琴展馆为游客演奏。这座展馆是全国最大的手风琴博物馆,1000余架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10个国家的不同品牌手风琴,让游客挪不动脚。“很多游客都会来听我们拉手风琴,听完还会跟我们聊一会儿,手风琴让我们有了共同话题。”道吾然说。
塔城市各学校均开办手风琴课程、组建手风琴社团,群众也自发开展手风琴文艺志愿行动,琴声不时回荡在校园、街头、广场。“只要有手风琴,就有欢乐和笑声。手风琴已经成为塔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塔城地区文联副主席杨军说。
2025年8月17日晚,新疆塔城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盛会。在塔城市千泉湖北广场,5282人共同奏响手风琴,成功刷新“最大规模的手风琴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芬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手风琴爱好者参与了挑战赛。
迄今为止,新疆·塔城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已举办5届。塔城市获得“‘一带一路’塔城国际手风琴文化发展论坛永久会址”等称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米高·帕塔里尼表示:“塔城的手风琴艺术节,为国际手风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巴克图口岸的智能通关到边民合作社的跨国生意,从“亲戚”间的真诚相待到手风琴奏响国际共鸣,塔城的故事是流动的故事——货物在此流通,情感在此相通,文化在此交融。它的繁荣,是开放发展的生动注脚;它的温情,是民心相通的最佳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