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援疆干部冯金友与新疆裕民小伙吾恩哈尔的父子情
本报记者 王婷 陈文 苏不黑 版次:01 来源: 2025年05月14日
一声“冯爸”,简单又深情的呼唤,激起了冯金友心中汹涌的父爱;一句“儿子”,平凡而亲切的关怀,串联起超越血缘、跨越民族、飞跃千里的亲情纽带。
14年来,冯金友的名字,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了艰难的阴霾,温暖着吾恩哈尔·阿维斯。
这对跨越民族的“父子”,是如何结缘的?又演绎了怎样的亲情故事?
一句承诺,遮风挡雨呵护成长
冯金友是辽宁省第一批援疆干部人才。2010年10月的一天,时任锦州市农委党委委员、市农领办副主任的冯金友接到市委组织部征求可否援疆的电话。那一年,冯金友46岁,妻子温素春在外县工作,女儿在外市上大学,家中尚有80岁高龄的父亲。
去还是不去,是个棘手的问题。冯金友马上通过电话和妻子说了这件事,不到半个小时,夫妻俩就达成了统一意见:援疆!
2010年12月28日,冯金友来到裕民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
“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是他留给大家的印象。
来到裕民县,冯金友看到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校园,大至一个村庄、一个乡镇、一个县市,各族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甚是和谐。
于是,他便向妻子和女儿提出了要资助当地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妻子和女儿的支持。
“2011年3月,我进疆工作不久,告诉当时的县教育局王旭书记,想资助一个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的孩子,直到他成人或大学毕业,这一想法得到了王书记的支持和配合。过了几天,王书记带着我去了吾恩哈尔的家里。”冯金友说。
回忆起初次见面,冯金友走进吾恩哈尔家中,只见吾恩哈尔的眼睛明亮,闪烁着好奇,长得俊秀,但穿着他哥哥换下来又旧又大的衣服。
吾恩哈尔的父亲叫阿维斯·加肯,母亲叫阿依古丽·阿合买提,那一年吾恩哈尔在裕民县第一小学读三年级,哥哥在乌鲁木齐上技校。父母是原县食品厂的职工,当时都下岗在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夫妻俩靠打零工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家境十分困难。
“你们这个小儿子从今天起就是我的儿子了,我要资助他读书,直到他大学毕业。”吾恩哈尔的父母先是愣了一会儿,然后,父亲阿维斯眼含热泪叫了一声:“我的弟,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就这样,在此后的援疆期间,不管冯金友有多忙,在六一儿童节和春节前后,他都会出现在吾恩哈尔的家里,小到买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大到资助生活费、学费,还在精神上给予吾恩哈尔更多的温暖,鼓励他要自信、要挺胸抬头向前走。
2013年12月,冯金友结束援疆回到原单位,但他始终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吾恩哈尔。
“冯爸从我读小学、初中、高中,直到现在在中国海洋大学就读,他一直在资助我,我也会骄傲地说,我有个锦州爸爸。”吾恩哈尔说。
一个噩耗
困难家庭从不缺爱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9月23日,吾恩哈尔的母亲阿依古丽通过微信告诉冯金友,吾恩哈尔的父亲不幸病故,手机里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声。这场变故犹如无情的风暴,击打着这个家庭。
“大嫂,您要节哀顺变。我马上给你们寄慰问金。您放心,吾恩哈尔的学业,我管到底。”冯金友鼻子酸酸的,一想到家里失去了主要的劳动力,吾恩哈尔的生活会更加困难,心里像被大石头压着。
“爸爸去世了,我……”正上高一的吾恩哈尔第一次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时,他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冯爸打电话诉说。
“吾恩哈尔,你爸爸离世了,冯爸爸在。记好了,你永远都是我的儿子,你要做个坚强的男孩,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好几个深夜,吾恩哈尔辗转难眠,是冯金友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给了他信心。吾恩哈尔时刻记着冯金友的话语,咬牙坚持、努力学习,模拟考试的分数曲线坚定地向上攀升。
2020年7月,吾恩哈尔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吾恩哈尔把高考成绩发给冯金友,向他征求填报志愿的意见。冯金友听到这一喜讯,激动得泪流满面,他对着话筒说:“你真是我的好儿子,你真争气呀,好!好!好!”冯金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吾恩哈尔最终被中国海洋大学法学专业录取。
“孩子,要开学了,给你转3000块钱,买点学习用品,有啥需要和我们说。”
“儿啊,我和你温妈好想你,儿的自立自强爸看在眼里,相信你志存高远,一定会学业有成。”
……
一字一句的朴实话语,流露出浓浓的父子情。冯金友从缕缕青丝到头发渐白,用14年的时间给出了答案,用初心陪伴成长。
“孩子能上大学,多亏了冯弟的长期资助,很感谢他。”阿依古丽的声音有点哽咽,她给冯弟寄去了“袷袢”(绣花长袍)作为礼物,这是哈萨克族送给尊贵的男客人的礼物。
收到袷袢,冯金友很是喜欢,他立即试穿,对着镜子调整肩线时,突然发现这件衣服的颜色让他眸子里光都增亮了几分。
一个接力
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冯爸这么多年对我尽心尽力,就是希望我能够成才,我也一定不会辜负他的心愿,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冯爸就是我的榜样。”吾恩哈尔说。
在冯金友的影响下,吾恩哈尔善良、独立、有主见,学习上勤学苦练、严谨认真。吾恩哈尔的独立超越了这个年纪,这让做爸爸的冯金友很心疼。
“2023年2月16日,吾恩哈尔寒假还没有结束就提前离疆,换乘汽车、火车,跨越3800公里奔赴锦州与我们一家团聚。”冯金友说,看着10年没见的孩子,很是欣慰。
吾恩哈尔一进家门,就从行李箱里翻出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爱心点燃梦想 真情成就希望”12个字,这面锦旗是阿依古丽订制的。冯金友接过锦旗,父子俩紧紧相拥。
“在短短的两天三夜,团圆的氛围在家里弥漫,吃着久违的团圆饭,还一起出去游玩,一家人说着笑着,搂着抱着。”吾恩哈尔说。
2024年12月10日,冯金友买了锦州南G1203动车前往青岛,60岁的他坐了6个多小时动车,到站已经天黑了,只为庆祝吾恩哈尔通过司法考试。父子俩一起吃晚饭时,开心的话题聊不完。
“儿子你真棒,爸看到你进步真心感到踏实,爸买了明早最晚一趟车票回锦州,真想多陪陪你……”
“冯爸,您那么忙还赶来看我,我已经很感动,这些年让您费心了,是您一直支持鼓励我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有梦想的人。”
说着说着,冯金友看着面前不骄不躁的儿子,端起杯子的手微微颤抖,吾恩哈尔双手捧杯,杯口略低,轻轻碰向父亲的杯子,发出“叮”的一声轻响,就像两个心灵产生的共鸣。
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从锦州市到裕民县,跨越千里,爱不停息,汉族爸爸冯金友与哈萨克族儿子吾恩哈尔的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