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来源: 2025年04月28日
(上接第一版)夯实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确保GDP突破千亿大关,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两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煤炭产能突破1000万吨,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达千万千瓦。
紧紧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质增效,积极盘活存量,采取坚决措施对小矿、取证后长期未采矿进行整合。加快提升增量,扩大找矿基金规模,加快推进哈图金、苏尢河钼、包古图铜等成型矿床勘查工作,确保部分重点矿区年内开工建设。推动新能源加速跃升,扎实开展新能源资源普查,明确开发标准,确保有效配置。研究完善绿电消纳专项方案,积极吸引绿色高载能企业落地,推广应用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让利电费、绿电直供新疆信达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等绿电就地消纳模式;同步推进三一(塔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塔城市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中水四局(塔城)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新疆为光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上下游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和完善750千伏电网网架结构,推动独立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推动农畜牧业科技赋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打造“双百万亩”玉米“吨良田”,夯实粮源稳产增产基础,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4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3%以上。积极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在塔城设立新疆优质农牧产业研究中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农畜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补齐补强产业链条、做精做细产品包装,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助力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推动纺织服装延链强链。持续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提升棉花加工质量,确保皮棉产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棉花就地转化率,支持服务好乌苏市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等加快建设,招引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档家纺、服装、针织等终端产业延伸,打造优质棉花棉纱生产基地。推动生物制造聚集发展,委托高水平机构编制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争取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聚集区尽早挂牌。发挥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龙头优势,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新技术转化应用工厂,全力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外贸进出口增产扩能。依托巴克图口岸中哈边民互市,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力争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走在全疆前列。创新采用手机APP不见面申报、整进整出等模式,实现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推动文旅商贸品牌打造,高质量编制并公布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打造“一部手机游塔城”,探索“草原+”新模式,集中资源打造“库鲁斯台草原+口岸+阿拉湖”精品跨境旅游线路,跨境旅游热度攀升。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国家“两新”政策落地落实,有效激发消费潜能。
坚持不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塔城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塔城地区将深入贯彻全国两会关于“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的部署要求,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巴克图口岸通关能力提升为关键,以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基本要求,着力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将试验区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
紧抓共建“一带一路”、试验区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持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从相对封闭的“口袋底”变成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加快试验区建设步伐。聚焦国家、自治区赋予试验区优惠政策,项目化清单制推进三年行动方案和五年实施方案。持续深化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在“区区合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试验区管委会与口岸委合署办公,最大限度释放试验区开发开放活力。研究建立涵盖1.59万平方公里试验区全域的建设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和7个分区主要经济指标在自治区争先进位。加快外贸平台建设,探索建设中哈跨境产业园、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模式,打牢塔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建基础。着力提升口岸通关效能。实施巴克图公路口岸通关综合能力建设,推动“公路口岸+属地直通车”模式改革,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至2小时以内。加快推动数字易货贸易中心试点,以数字贸易为动力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试验区、口岸发展活力。全力推动口岸人员流动。坚持“能早一天就早一天、能早一秒就早一秒”的工作理念,发动各方力量,打通难点堵点,做好服务保障,推动巴克图口岸旅检通道常态化客运通行,有力促进跨境经贸往来和人文交往。积极做好对外交流合作。依托中国—亚欧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各种对外平台,持续深化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深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
坚持不懈推动兵地融合
塔城地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八、九、十师33个团场地域相连,融合发展历史久远。塔城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兵地融合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用足用好兵地融合发展制度性、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兵地双方在维护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润疆、生态保护、干部人才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理念,健全完善兵地融合体制机制,推动兵地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兵地融合发展呈现新局面。规划蓝图有效衔接。积极推动兵地规划“一张图”。产业发展互补相融。坚持在产业发展中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积极推进达拉布特一号井田协议出让新疆兵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与石河子市、乌苏市与胡杨河市共同谋划光伏产业,兵地共同申建的“小白杨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已进入文化和旅游部验收阶段。基础设施共建共用。G219、S101、S318三条公路已成为区域内兵地重要的旅游环线和网红打卡点,白杨市与塔城市同城建设融合大道,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共同出资培育机场航线、推动塔城千泉机场与疆内外13个城市实现通航,惠及塔额盆地70万各族兵地群众的天然气利民工程即将建成通气。民生保障互惠共享。积极推动兵地在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实事方面深度融合,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联创本科院校工作扎实推进,合力扩大兵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奎—独—乌”、“乌—昌—石”大气联防联控、水资源弹性配置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维稳工作齐抓共管。边境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共同守护区域540.6公里边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