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医疗援疆再谱新篇:

一季度23项创新手术造福额敏患者

本报特约记者 柳鹏 记者 范春海    版次:03    来源:    2025年04月23日

听说过吗?不用开大刀口接骨,就能将患者断骨复位固定,恢复良好。前不久,在额敏县人民医院就上演了这样真实的一幕。

“几个小切口就治好了我的骨折,真是太神奇了!”在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病房,54岁的何晶叶激动地说。这位因摔伤导致“右肱骨干骨折”的患者,日前在辽宁援疆专家孔祥喆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成功接受了“肱骨骨折闭合复位multilock髓内钉”手术。

与传统手术不同,这项创新技术只需在骨折部位开几个小切口,通过髓内钉就能实现断骨复位固定。术后复查显示,患者骨折复位良好,上肢功能恢复理想。

“这项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骨质疏松患者。”孔祥喆说。

额敏县人民医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蒋磊说:“这是我院开展的首例此类手术,标志着辽宁医疗援疆工作取得新突破。”

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辽宁援疆医疗团队已在额敏县成功开展23台创新手术,包括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骨水泥内支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等,治愈率达到100%。

自2011年辽阳市启动医疗援疆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8409.16万元,派出医疗人才38人,柔性援疆专家30人,开展手术500余台,填补技术空白90多项。

2023年建立的5个援疆专家工作站,更是在皮肤科、病理科等重点学科培养出190余名本土医疗骨干。

今年,第十一批援疆团队创新推行“专家工作站+本土团队”捆绑模式,通过“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方式,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留在当地。

两次援疆的梁尚伟副院长动情地说:“我们要用二甲医院的资源创造三甲医院的价值,让每项新技术都有‘接棒人’。”

如今,在额敏县人民医院,辽宁援疆医生从门诊到手术室,从带教查房到技术培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倾辽阳所能,应额敏所需”的援疆誓言。

编后:几个小切口就能完成的高难度手术,23项创新技术治愈率100%,90多项手术填补技术空白……这些数字背后,是援疆医生们远离家乡、扎根边疆、服务边疆的接力,更是辽宁医疗援疆团队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在我区各地书写的动人故事。

医者仁心,不分地域。从“输血”到“造血”,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辽宁援疆医疗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援疆新路。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医疗技术,更留下了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和管理经验。这种“红衣精神”所诠释的,正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塔城地委宣传部主管 塔城日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0901-6222110 广告热线:0901-6223286
地址:塔城市解放路红楼街13号
新ICP备16000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