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伊琳娜·伊力汗 教授 魏亚丽    版次:03    来源:    2024年04月04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新疆高校要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立体多元实践路径,加强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高校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高校要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立体多元实践路径,加强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擦亮育人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高校要通过对教师、学生的专业素质培训,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擦亮育人底色。

第一,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避免理论课程与日常生活脱轨,出现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的情况;要深度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参观、宣传、演讲等思政实践类活动,还可以利用校报校刊、校园文化墙等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地方特色、校园特色等多种资源,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要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全面科学的高校思政课制度保障体系,从长远角度出发优化思政课程设置,为新疆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人才。

第二,加强思政教师的教育培训。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疆高校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课程思政重要培训内容,纳入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教学创新培训等专题培训体系,不断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要聚焦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完善教学培训和实践锻炼体系,组织开展讲课比赛、优秀课件大赛、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第三,充分发挥“大思政课”重要作用。思政课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新疆多元文化荟萃历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例如,新疆大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及系列配套方案,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历史等20余门课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和内容。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润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一,加强新疆历史的研究。要加强对新疆历史文化的研究,从中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当前,新疆高校已开设《简明新疆地方史》课程,这对青年学生了解新疆历史,了解其与中华文明的必然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新疆历史、文化、政治发展进程的了解,帮助他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辩证看待新疆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第二,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红色文化不仅承接过去,也启迪当下、昭示未来,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网络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要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将语音、视频、图片等红色文化资源与场景充分整合,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以丰富多样且蕴含精神实质的方式呈现,打造真正可听、可视、可感的数字化红色作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

第三,创新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自觉。结合院校特点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丰富文化载体,创新文化活动,增强新疆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高校要利用好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多学科学术论坛、学术讲座、文化讲解等学术交流,实现各学科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育人效应。同时要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学好普通话,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为推动养成文明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丰富实践活动,厚植爱国爱疆情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不仅仅需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各民族学生在实践中厚植爱国爱疆情怀。

首先,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开展文化交流、体育比赛、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等,让各族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爱国爱疆情怀,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青年人才。

其次,高校要积极搭建嵌入式交流平台,促进民族团结融合。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创造各族大学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条件,扩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范围,构建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环境,使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比如,通过民族团结故事进校园、美食展示、地域风俗解说等形式,让各族学生从新疆浩如烟海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中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增进了解、增加交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疆高校要担负起立德树人光荣使命,不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向深入,推动大学生厚植爱国爱疆深厚情怀,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疆篇章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据《新疆日报》)


塔城地委宣传部主管 塔城日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0901-6222110 广告热线:0901-6223286
地址:塔城市解放路红楼街13号
新ICP备16000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