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版次:07    来源:    2023年01月28日

(上接第六版)支持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30%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全面加强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实施“天山英才”“天池英才”等自治区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用好100亿元人才基金,抓好人才工作重要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实施、重点人才服务,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积极为人才松绑、减压、赋能,千方百计留住用好现有各类人才,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帮助人才的浓厚氛围!

(七)大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公平竞争。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交通、能源、化工、矿产、水利、农牧、城建、旅游、物流、环保、金融、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和民营企业培优工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依法依规加大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整治力度,早日实现拖欠问题“清零”!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出台实施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支持乌鲁木齐等地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加快构建“数智化”数字政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市场主体简易注销制度,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扩大“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应用范围。扩大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在交易领域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推动“新服办”“新企办”移动端APP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共享应用系统建设,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和服务保障便利化水平。健全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机制,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提升热线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八)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强水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加快《新疆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节水优先,以南疆为重点,推动枢纽工程、引水调水、河流整治和大中型灌区等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改革,健全水权、水市场机制,推动节水减排增效、绿色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兵地一体、联防联控,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重点领域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着力解决“乌一昌一石”“奎一独一乌”、伊犁河谷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促进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动重点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全面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建设。加快塔里木河流域、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绿洲退化防护林保护修复、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实施艾比湖湿地、阿勒泰科克苏湿地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推动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程。做好卡拉麦里、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耗“双控”管理,推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两个强度”持续降低,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公共机构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公共机构、低碳社区和低碳企业试点示范,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让绿色发展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色!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促进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一揽子政策,积极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脱贫群众、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实施南疆就业促进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巩固拓展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外出务工规模,力争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75万人次以上。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持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启动“新疆建筑工匠”培训就业行动,完成年度12.5万人次培训和10万人就业任务,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以技能提升促进稳定就业、带动收入增长,努力实现让每一个人都掌握一技之长、每一个家庭都至少有一个人稳定就业。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推动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好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代缴政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区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打造完整社区,推动构建城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积极解决养老、育幼问题。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加强和规范临时救助,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扎实推进健康新疆建设。持续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常态化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扩大“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试点范围,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建设,继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大医疗全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维吾尔医学等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各族群众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拓展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稳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多措并举为老年人疫苗接种提供便利,保障好各族群众的就医用药,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条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开工建设4.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34万套公租房,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居住环境,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4.96万套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改造1152个老旧小区,将惠及21.9万户居民。稳步推进农房抗震防灾工程,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巩固提升南疆“煤改电”一期成果,完成“煤改电”二期27.95万户年度改造任务,研究推动北疆“煤改气”工程。紧紧抓住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筛选确定2023年民生实事,坚持一件事、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十)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全方位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物古迹等保护利用,以讲好新疆故事为着力点,深化文物阐释传播,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挖掘和保护传承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赋予各民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支持影视、演艺等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升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传播展示。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和“百日文化广场”、“石榴籽”文化小分队、“三下乡”文艺巡回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扎实推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贯彻实施。大力宣传践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覆盖、共建共创全覆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载体方式,推动活动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实施新疆与援疆省市“结对共建”工程,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积极推进疆内外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打造不同类型的互嵌式示范小区、示范村镇和产业园区,积极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等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稳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基层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和合法宗教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推动宗教健康发展。

(十一)统筹抓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

持续维护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时刻绷紧反分裂斗争、反恐维稳斗争这根弦,持续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因地制宜、分类有序优化维稳措施,保持依法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坚决防止发生暴恐案事件。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建设,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和包联化解信访案件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全方位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的长效机制,实现诉求承办有序、工作无缝对接、解决问题及时高效,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化平安新疆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完善改进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统筹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稳妥化解处置金融风险,压实属地风险防控化解责任,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快推进地方法人机构改革,积极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风险,稳妥应对大型实体企业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下转第八版)


塔城地委宣传部主管 塔城日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0901-6222110 广告热线:0901-6223286
地址:塔城市解放路红楼街13号
新ICP备16000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