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博物馆:千里追寻那抹红

    版次:05    来源:    2021年05月19日

        □塔城的标志性建筑——红楼博物馆。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代姣美

在塔城市文化路和解放路交汇处,有一座俄罗斯风格的两层楼建筑。一眼望去,红墙绿顶,蓝天白云,绿树掩映煞是好看,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塔城红楼,现在的地区博物馆,这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建筑物。

时值夏初时节,红楼四周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红楼在绿荫丛中显得异常静美。

走进博物馆,一块写有塔城红楼博物馆的大石矗立在院中,引人注目。每个前来参观的游人都会在这里合影留念。

博物馆设有塔城历史文物展、塔城民族民俗展、革命历史展、塔城成就展和流动展厅,分别从历史、民族、爱国教育以及当代不同角度,展示了塔城的过去和现在,展现了塔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塔城地区地貌浮雕图,全区和周边地区地形地貌以及一带一路线路在图上清晰显示,那段抗击侵略、保卫家乡的峥嵘岁月似乎也浮现在眼前。

据历史记载,塔城红楼是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由原籍俄国的塔塔尔族商人热玛赞·恰尼谢修建,历时3年完成,占地885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共16个房间,是当时塔城最豪华的建筑物。因墙面呈铁锈红色,故称红楼。

红楼交付使用后,成为当时塔城的进出口贸易中心。1938年,新疆军阀盛世才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热玛赞·恰尼谢逮捕,红楼被没收。之后,红楼改做塔城地区专员公署办公楼、地委招待所、行署农口科室办公楼、塔城日报社办公用房,2007年,改建为塔城地区博物馆。

穿过大厅右转,步入历史文化厅,玻璃橱窗内古代陶器、铜器、石器展台上,冰雪猛犸、草原石人等仿佛时空隧道,带你进入远古时代。

二楼是民族民俗厅,身着各民族服饰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民族民俗厅充分展示了塔城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在风雨彩虹厅,杜别克、巴什拜、孙龙珍等一批令塔城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英雄人物在此展出,展示了塔城各民族同心同德、抵御外辱、维护祖国统一的光辉历程。

地区博物馆全年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集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先进的科学理念、现代化的展陈形式于一体,为塔城各族人民以及到塔城观光旅游,创业发展的国内外友人提供了一个感悟塔城悠久历史文化,体验独特民族风情,了解塔城辉煌成就的平台。

多年来,塔城地委、行署倾心打造博物馆,在保留原有俄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按照“小、精、奇、特、专”的特点建设,从文化艺术到教育科技,从美食文化到口岸历史,向人们全方位再现塔城重大历史事件场景、人文景观特色,使更多人了解塔城的发展和蜕变历程。

1999年7月,红楼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塔城红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塔城地委、行署筹资1300万元,在红楼原址上建立了塔城博物馆,保护塔城文化遗产。

2008年9月,塔城博物馆被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也因此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行各业人士参观学习和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的基地。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地区博物馆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乌鲁木齐市民赵颖说,塔城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博物馆陈列的陶器、铜器和古代人用的生活用具,都说明了塔城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民俗展厅充分展示了塔城各族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值得一看。


塔城地委宣传部主管 塔城日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0901-6222110 广告热线:0901-6223286
地址:塔城市解放路红楼街13号
新ICP备16000462号